《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种植是孩子开展身体力行的教育活动,种植的种子为孩子的探究提供直观的材料,种子的成长过程有助于提高孩子观察兴趣和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小孩子爱护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等科学探究品质。
这个初夏,孩子们一起播种,慢慢等待嫩芽破土而出,绿叶舒展开来。在热闹的仲夏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感悟生命的美好。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了解了植物生长过程。提前准备好土壤、花盆、水培容器等等,大家分工明确,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带着期待的小眼神,摇身一变,成为了“小小园丁”,一起播种种子,收获成长!
吃水果时,小朋友常常把水果中的核、籽放在手中玩,互相比谁的多,谁的大。看到这些,老师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开展关于种子的主题活动。让孩子对种子产生探索的欲望,并通过认识种子了解物种丰富以及植物生长的相关知识,培养探究的科学素养,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
熙睿:“哈哈哈!我昨天不小心把西瓜的种子吃到肚子了!我的肚子里会不会长出西瓜呢?”
对于孩子们的问题:“怎么每一种种子都长得不一样呢?” 我们展开了种子绘本故事《种子》,里面介绍了不同的果实拥有不一样的种子,种子大小不一,形状不相同。还介绍了种子有不同的传播方式。
孩子们带着疑问,和爸爸和妈妈们开展“小种子 大发现”的调查活动。让爸爸和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和了解身边不同的果实会有不一样的种子,并记录自己的发现。还可以将种子带到了幼儿园,与同伴们分享着自己有趣的发现。
孩子们回园后与同伴们通过比一比、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来探究种子的秘密!最后发现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等都不相同!
真实地感知实物种子,孩子们有了更加直观具体的感受和理解。他们将不同的种子放在一起作比较、观察和讨论,再一起说一说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使得孩子们对于不同的种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松塔是松科植物的种子,成熟后内有松子。松塔外面是一层一层螺旋形状的鳞片,它有一个神奇的科学实验,遇到水和太阳会变得不一样,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体验一下吧!
我们对松塔的变化进行了记录,发现松塔遇水一段时间后会闭合起来,而遇到光则会打开。
后来老师告诉我们,原来松塔遇水闭合是为保护松塔里面的种子不被雨淋。而遇光打开是为了方便让风把种子带走进行传播。
原来,在我们的实验里,3个杯子里都能得到温暖阳光的照射。但是“小树”杯里缺乏水分;“香蕉”杯子里倒满水,缺乏氧气;他们都不能发芽成功。只有温度、水和氧气这些条件都具备的小花里的种子才成功发芽呢。
通过种子小实验,孩子们见证了它的发芽是需要水、阳光和氧气。现在我们大家一起体验植物成长的奇妙旅程吧。
土培种植是孩子亲近大自然的一种方式。宝贝们亲手播种小小的种子,观察它的生长变化,亲眼感受生命成长的力量,培养责任心的同时也能积分好奇探索的欲望,并对生命生长规律有初步的认知。
我们开展了小麦种子的培育活动,为小麦添水换水,等待它们发芽。小小“水培区”旁,每天都有孩子认真地观察着、记录着、照顾着、讨论着。
种植是孩子们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活教材”,能以自身感受体验生命的成长,他们仔仔细细地观察、用心呵护,以最大的热情关注种植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小种子们慢慢的开始悄悄地发芽了,孩子们的爱心、耐性、责任心……也在萌发着“生命力”,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见证“它们”和他们的茁壮成长。
源于自然乐于生活。黄豆也是种子。通过开展石磨豆浆的活动。孩子们观察一粒粒黄豆是如何变为香醇的豆浆,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懂得食物的珍贵和来之不易,满足孩子们的探索与求知欲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小小的种子有大大的学问,孩子们不断探索,不仅在种植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索、认识种子,还体验到了种子的发芽条件和种植的魅力,品尝到种子收获后的美味。
孩子们对于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和种子的亲密接触中,通过自主探索、亲身体验,直观、全面地了解种子的奥秘,发现这个神奇的世界!
看着种子一点点长大,再变成一道道美食,对我们来说不单单是味蕾的体验,更是收获的喜悦和内心的丰盈。让我们追随时光的脚步,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成长的喜悦,收获漫时光里的美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0551-65316938
0551-65320226
ahqygk@163.com
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大道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