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漂泊地球》中,科学家们在空间站冷藏了1亿颗农作物种子,以防范环境的改变导致作物灭绝。那么在实际国际中,真的有这样的“种子库”存在吗?
近来,新华网记者在国家作物种质库副研究员张金梅带领下,看望了坐落北京全国最大的国家作物种质库。
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种子被分装在很多小纸袋中,纸袋上清晰标示着它们的“身份编码”。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从“种子身份证”中轻松辨认各种信息:比方它们来自何方、是何品种、有何特别之处等等。
这些种子,需求阅历初整理、发芽、枯燥、挂号、封装等程序,最终入库,而且每隔5至10年要取出样品出库从头查验一遍,以保证它们的发芽率保持在必定水平之上。
库房中,摆满了四五米高的架子,装在小金属罐里的种子被规整地摆放在架子上,两排架子之间的缝隙很小,要经过机械才干挪开架子,让工作人员进入存取。张金梅介绍,零下18摄氏度、湿度小于50%的国家种质库,种子在这里的保存寿数可延长到50年以上。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而在我国,能将种子保存寿数延长到50年以上的长时间库有两个。坐落北京的这一个国家种质库于1986年建成,总面积3200平方米,保存了粮、棉、油、果、蔬等340种作物,主要任务是对农作物、蔬菜、牧草等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进行长时间战略保存。另一个长时间库是坐落青海西宁的复份库。
别的,一座新的种质库正在建造,地址坐落中国农科院内,新库使用了更多的科技设备,将是一个全自动的智能库,规划容量为150万份。到时,更多的作物种质资源将会得到更优异的保存。
0551-65316938
0551-65320226
ahqygk@163.com
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大道98号